阿信

目前分類:*歷史~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戰國] [吳國] 孫武和 [齊國] 孫臏

 

孫武孫臏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孫子”——孫武和孫臏,他們各有兵法傳世。

 

 

 

 

399px-Enchoen27n3200.jpg

孫武是春秋後期吳國的將軍。

 

  702050551461734.jpg 

孫臏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軍師。

孫臏』,戰國時齊國人,孫武後代,為人忠直,和魏國人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

後來龐涓出仕魏國為將軍,因自己才能比不上孫臏,心懷嫉妒,設計使人召孫臏到魏國,設下陰謀,砍斷孫臏兩足,又刺他面額以墨塗染的肉刑。

要使孫臏終身殘廢,永不得為人所用。

後來齊國使者到魏都大梁,孫臏暗中會見,齊國使者設法偷載回歸齊國,當時齊將軍田忌,久慕孫臏賢名,特推薦於齊威王,威王詢問兵法,稱讚其才能,於是任用他為軍師。

後來魏國命龐涓攻伐韓國,韓國告急於齊國,請求出兵相救,齊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往救,用孫臏計策,直攻魏都大梁,龐涓得知,便放棄攻韓,回師還救,孫臏對田忌說:「三晉(三國)的兵勢,一向強悍勇猛,而輕視齊軍,齊軍號稱怯懦,應當順應時勢而加利用,於是命齊軍進入魏國境內,第一天安營留十萬軍灶,第二天減為五萬軍灶,第三天又減為三萬軍灶,涓行走三天,探知消息大喜說:我原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我國境地,三天之間,士卒逃亡,已過半數。

於是留下步軍,在後徐行,率領精銳輕裝疾行的軍士,一日作兩日兼程追逐齊軍,孫臏推測,黃昏時分,龐涓必定走到馬陵(今直隸大名府天城縣東南)該地道路狹窄,在兩山中間,地勢險阻,可以埋伏士兵,於是劈砍一棵大樹,露出樹白寫上:「龐涓死此樹下。

令善射箭的兵士,兩旁夾道埋伏,並吩咐道:「若見火光,一齊發射」龐涓率領魏兵果然於夜晚來到大樹邊,見有字跡,舉火照讀,忽然萬箭齊發,箭如雨落,一時魏師大亂,死傷甚多,龐涓身負重傷,感嘆地說:「我恨不殺孫臏,終竟落得愚弱無能的豎子惡名。」

就引劍自刎而死,齊軍乘勝大破魏軍。

 

 

 

孫武』,春秋戰國時,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父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仍嫉妒著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過自己。

於是,他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其於囹圄。從此,孫臏“瘋瘋顛顛”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

後來,有人相助,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驚訝之後,救了他,並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就註定了孫臏的最後的勝利。去齊國之後,孫臏將其智慧與謀略展示給齊王,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

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裏,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為救韓,田忌率兵就直奔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

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正中了孫臏之計。

在被刮掉半塊皮後的一棵大樹上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孫臏等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

龐涓追來了,追進了狹窄的山溝裏,在傍晚將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他點著了火把,讓亮光照著,讀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

的確,是龐涓的末日了,那萬箭拉開的氣勢,是孫臏堅定的命令,讓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將士:是時候了,射!龐涓倒下了,萬箭之中,他自殺而亡。

但自殺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由此,龐涓的狹隘、嫉妒,至死不變。

 

 

孫臏龐涓

 

孫臏

孫臏?—316),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

其本名不傳,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

他是孫武的後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

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生平

逃亡齊國

孫臏自幼師承鬼谷子,並與師弟龐涓一起學習。龐涓在未學成時便下山出使魏國,但孫臏則繼續修行。

後來墨翟向魏王推薦孫臏,於是魏王便召請孫臏出山相助。

但龐涓自知不如孫臏,害怕孫臏來到魏國後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就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割去孫臏的膝蓋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卻對孫臏假慈悲,幫孫臏包紮傷口,要他把孫子兵法寫出來,然後再殺了他。

孫臏的僕人告跳孫臏此事,孫臏於是裝瘋藉以暪騙龐涓,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

 

 

田忌賽馬

齊國將軍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他為門客。田忌經常與齊王賽馬,卻屢次敗陣。

孫臏在得知賽馬分上中下三等進行後,便向田忌建議,要與齊王賭上千金,並且保證必勝。田忌信任孫臏,照其話做了。

孫臏便叫田忌以其下等馬裝作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賽,這場會大敗,接著,將其上等馬裝作中等馬,將其中等馬裝作下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及下等馬比賽,便可反勝兩場,獲得最終勝利。

田忌結果贏了這場賽馬,得了齊王千金,而孫臏亦因此名震齊國。

 

 

桂陵之戰

主條目:桂陵之戰

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

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但孫臏在這次念在同門之誼放過了他,但言明下次必報被處臏刑及鯨面之仇。

這場戰爭甚為著名,孫臏不直接引兵救援趙國,而攻打魏國以解趙國之圍的這個策略,更留傳後世,即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主條目:馬陵之戰

在桂陵之戰後,龐涓不服輸,而魏王亦想擴張領土,因此在公元前342年,魏王派龐涓進攻鄰近弱國、韓國 。

韓國向齊國求援,孫臏向齊宣王提議坐山觀虎鬥,待魏韓火拼一番後才出兵救援,這樣則「尊名」與「重利」皆得。

結果在韓國奮戰五場皆敗後,齊王派田忌及孫臏統兵去救韓國。

龐涓這次直接回兵與孫臏決戰,孫臏則選擇避其鋒芒,以減灶之計成功引誘龐涓進入預定埋伏地點,萬箭齊發,大敗龐涓,逼使龐涓自殺,報回當年被害之仇。

從此齊國稱霸東方,魏國則每況越下,無力爭霸。

 

 

孫臏兵法

主條目:孫臏兵法

孫臏著有《孫臏兵法》,進一步發展了吳起的軍事思想,其後曾失傳,不過在1972年於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再被世人發現,並被刊印發行。

 

龐涓

龐涓,戰國時魏將,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龐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

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砍斷他雙腳的膝蓋骨。

後魏、齊交戰,孫臏困龐涓於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稱馬陵之戰。


 

 

 

文章標籤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鞅   韓信  晁錯  關雲長  翟讓  岳飛

袁崇煥   譚嗣同  宋教仁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九個英雄~

 

他們都是英雄,卻因為錯過了歷史千載難逢的機遇而死得窩囊!

 

 

所謂大英雄,一者最賦正義感,二者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但善始不能善終者,必為千古遺憾!

中國曆史上總有那麼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終,他們的死因,內因或剛愎自用或優柔寡斷,外因卻皆為錯過了曆史千載難逢的機遇所致!怎一個冤字了得——

 

          商鞅

一、變法圖強卻遭五馬分屍的商鞅~

 

死因:

 

戰國期的“商鞅變法”使秦國異軍突起,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一步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但改革触動了既得者利益,商鞅遂遭到政敵的迫害,車裂而死,全家亦被殺害。

 

點評:

 

秦國因改革強大了,統治者一邊享用著改革果實,一邊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氣而把改革者五馬分屍,中國曆代改革者的命運大抵如此。

如果商鞅學會妥協他就不會“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協了也就沒有富國強兵的“商鞅變法”了。可嘆商鞅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錯過了“及時閃身他國”的良機,為老子(秦孝公)效力,卻死在了兒子(秦惠王)滾滾車裂下。

 

          韓信

二、死在伯樂手中的一代將才韓信~

 

死因:

西漢初期,有人向劉邦老婆呂后告發大將軍韓信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蕭何設計以慶賀平叛勝利為理由,騙韓信進宮。韓信一進宮,就被呂后以謀反罪名殺於長樂宮鐘室。

 

點評:

為漢朝的建立立下漢馬功勞的大將軍韓信,對向劉邦推荐自己做大將軍的伯樂蕭何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對蕭何的話比較聽信,沒想到自己就死在貌似忠厚的伯樂手中!

其實,聰明的韓信未必不知朝中有人加害自己,謀士蒯通勸他:你把項羽滅了以后,劉邦下一個滅的就是你了。最佳選擇是三分天下而王之——這個建議如果被採納了,漢朝的曆史就得重寫了。

可是大將軍太相信有知遇之恩的、大奸似忠的蕭何了,結果死得好不窩囊!

 

           晁錯

三、為君分憂卻被“清君側”的晁錯~

 

死因:

 

晁錯死在自己得意門生漢景帝劉啟的腰斬屠刀下。

從提出削藩策的開始到正式宣布戰爭,再到七國之亂形勢嚴峻,晁錯一直以為自己是在為國家,為國家的主人也就是他的徒弟景帝嘔心瀝血,付出一個忠心不二的臣子該做的一切。然而,他卻想不到,為了平息眾怒,穩固自己的地位,他所引以為傲的徒弟,在重重壓力之下,決定用他的死妥協藩王。

 

點評:

 

晁錯的死比商鞅還要悲慘,他是活活被自己傾注一生的君主出賣殺害的。如果晁錯學會“討好上下”、明哲保身,他就可能富貴一生,但文景之治的輝煌曆史就得大打折扣!

晁錯之死,向曆代改革者再次發出一個另類警戒:君主從來都是為自己著想而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當棋子的人面獸心者,別相信極端冷血的皇帝的話!

 

          關雲長

四、錯過統一大業、功敗垂成的關雲長~

 

 

死因:

用兵攻魏窮追猛打,不屑交吳兩面受敵,用人不當麻痺大意,突遭偷襲敗走麥城,一代忠勇化身死在自己最鄙視的“吳狗”刀下。

 

點評:

在“三國歸晉”之前,本來蜀漢劉備是有機會一統華夏的。但致命的敗筆就在關羽北伐失利、痛失荊州上。

當初諸葛亮“隆中對”上說得好:“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一幅多麼好的一統天下畫卷,當時機會也出來了,可惜毀在剛愎自用的關羽手中!

 

          翟讓

五、鳩占鵲巢、被密友暗殺的瓦崗軍創始人翟讓~

 

 

死因:

 

翟讓是隋末農民起事中瓦崗寨首任寨主。魏公李密加入瓦崗軍,翟讓推李密為瓦崗軍首領,視李密為密友。但心理陰暗的李密以怨報德,翟讓被李密用計殺死。

 

點評:

 

作為第一個帶領人馬殺下山去反抗朝廷的瓦崗軍首領,翟讓無疑是個讓統治者驚心動魄的英雄。可是過多的匹夫之勇、意氣用事使翟讓失去了成為一代開國之主的良機,更致命的是他所托非人,看錯朋友害了性命!

 

           岳飛

六、光復國家功虧一簣、被其主祕密處死的岳飛~

 

 

死因:

 

正在北伐有望成功之時,南宋小朝廷皇帝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催岳飛回朝覆命。遂未加正常審判,將民族英雄祕密處死於臨安風波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這位民族英雄最后的遺言。

 

 

 

點評:

 

千古一嘆,忠勇品質固然可嘉,但愚忠害人,已是淚洒千年。

岳飛之死,每每令我悲嘆這些遺恨千古的“圈養英雄”!也每每令我沉思,當背叛成為一種品行固然可恥,但具體開來也要看背叛一個什麼樣的人和物,尤其你的背叛是針對昏庸嗜血的牧人拒絕“圈養”的時候,何嘗不是一種令人振奮的覺醒!

 

          袁崇煥

七、死在本國人千刀萬剮下的衛國英雄袁崇煥~

 

 

死因:

 

明代衛國英雄袁崇煥,文武全才。寧遠之役,名震天下。國以“長城”譽之。但外虜反奸,明帝崇禎自毀長城,以凌遲處置。愚民食肉,拍手稱快。

 

 

點評:

 

遙想衛國英雄袁崇煥將軍,如果不是對昏庸無道之君過於迷信,如果對加害有所察覺而擁兵自重按兵不動,豈會白白斷送了性命?又豈會讓后金鐵蹄肆意屠城?

倘袁公不死,“甲申三百年”曆史或可重寫!

 

           譚嗣同

八、對犬儒官僚抱有幻想而被出賣的譚嗣同~

 

死因:

 

戊戌六君子”之首譚嗣同,為協助清帝光緒推行新政游說軍機大臣袁世凱“勤王”,其時袁世凱慷慨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卻旋即出賣譚嗣同,變法遭慈禧太后的殘酷鎮壓,譚嗣同被捕入獄,北京菜市口遇害,就義時年僅33歲。

 

點評:

 

去留肝膽兩昆侖”!我們應該盛贊譚嗣同“死得其所”,但是他的直接死因卻是因為被出賣。不可否認他書生意氣、對犬儒官僚袁世凱抱有幻想。他視袁世凱“最為莫逆”,卻被這個“莫逆”踏鮮血以求官!

 

           宋教仁

九、又一個被假象迷惑而被害的宋教仁~

 

 

死因:

 

執意“議會”文制總統的先驅。正當國會選舉中獲多數、著手準備組織責任內閣之際,遭當時已成為大總統的袁世凱所忌、在上海火車站被袁賊派人刺死。死時年僅32歲。

 

點評:

作為一個官僚而不是政治家的袁世凱劣跡斑斑,卻總是有些仁人志士對他一廂情願地寄予希望。

宋教仁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景仰的一位“文人英雄”。如果他早早看清袁世凱、與孫中山並肩討袁,袁世凱未必敢要他的命。他的死告誡同仁:與袁世凱談民主無異與虎謀皮、與這樣的大盜過招不能僅僅醉心“文”。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四計。

 

 

原文為:「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此計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方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在作戰中,「以逸待勞」就表現在自己養精蓄銳,待敵疲勞混亂時,乘機出擊取勝。



典故


來自《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又《孫子虛實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原意是說,凡是先到戰場面等待敵人的,就從容、主動,後到達戰場的只能倉促應戰,一定會疲勞、被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調動敵人,而決不會被敵人調動。



以逸待勞

左傳:

中曹劌論戰也是相當好的以逸待勞例子: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部兵車出發,在長勺

齊軍作戰。莊公準備擂鼓進攻。

曹劌說:還不行 」齊軍擂過三次鼓後,

曹劌說:「現在可以擂鼓進攻了。」齊軍大敗,潰不成軍。接著魯莊公準備下令乘勝追擊齊軍,曹劌說:「還不行 」曹劌先下車察看齊軍兵車車輪的軌跡,又登上車前橫木向遠處瞭望。曹劌說:「可以追擊了。 」於是就追擊齊軍。戰勝齊軍之後,魯莊公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勇猛的士氣。第一次擂鼓正是士氣最旺盛的時候,第二次擂鼓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擂鼓士氣就衰竭耗盡了。齊軍勇氣消竭,我軍鬥志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但是大國的虛實難以猜測,我怕齊軍設有埋伏。後來我近看他們的兵車的軌跡混亂,遠看他們的旌旗已經倒下,確定齊軍是真的落敗,才決定繼續追擊。

孫子兵法:始計篇第一說:如果敵人的將領易於發怒,那就想方設法挑逗他,使他激怒而失去理智、輕舉妄動;如果敵人休整得充分,那就要設法使敵人疲憊。」以逸待勞,成語典釋義:「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倦、實力削弱時,再予以痛擊。」法正和曹劌深得箇中之道。由此看來,以逸待勞深具正面涵義。


守株待兔則不然:「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想要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成功不是這麼垂手可得的。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播

中國古代新聞如何傳播


木鐸據《左傳·襄公十四年》師曠引《尚書·夏書》稱:“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循於路。”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曾有這樣一種被稱為遒人的政府官員,搖動木鐸,巡行于各地,既宣達政令,又進行必要的采風。可以講,是我國新聞事業的最原始形態。


  簫管“廣告”《詩經·周頌·有瞽》有句云“簫管備舉”。據鄭玄注:“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由此書載述可這樣推斷,這是有關口頭廣告與音響廣告的記載。


  佈告與露布它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主要傳播媒體。所謂“佈告”,即《三國會要》中經常提到的“佈告天下”的政府文告,以固定地方懸掛與張貼為主。露布則主要是帛或木板;“露面宣佈,欲四方速知”。


  消息先秦時代,我國就出現“消息”一詞,並使用廣泛。據統計,僅《三國志》一書中,就有20多次提及“消息”,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


  新聞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新聞”一詞最早出自於唐代神龍年間(西元705年-706年)文人孫處玄的“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一句。南宋趙升在《朝野類要》中第一次把“新聞”一詞和報紙聯繫起來使用,他說:“共有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私衷小報,率有漏泄之夢,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採訪採訪始於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西元?—336年)的《搜神記序》,這本書是他編輯的神靈怪異的故事。《晉書干寶傳》中曰“寶撰授神化,因作序曰,若使採訪近世之事,茍有虛錯,欲與先賢前儒分類譏謗。”


  郭煌《進奏院狀》它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州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州的。由於《開元雜報》已無存,它們事實上已成為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年份最早的兩份原始狀態的報紙了。


  邸報隨著我國印刷技術的出現,邸報這一名稱在我國宋代出現。宋代文人辭文中多見邸報字眼。“邸報”內容,據《宋會要輯稿》中所記,主要有“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差除、注擬”等,其他還包括軍事情況、臣僚的章奏等等。


  小報始於北宋,盛於南宋,是一種以載新聞與時事政治素材為主的不定期的民辦小報。


  有的小報甚至沒有固定的報頭與名稱。小本始於元代。在民間私自雕刻印發。它們主要來自朝廷方面消息,許多小本還有許多學術思想、科學資訊以及經濟領域方面的報道,印製精美,有的流傳至今已成為我國書館的珍本與善本。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報房起於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內就有以私人名義從事抄報活動的人,多為低層文吏,以刊刻抄邸報為自己的副業,到清代中、晚期演變成私營報紙。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a002 

中國古代十大禁書

 

若這些書籍翻成白話文的話,我可能還會有興趣看,但是我想應該都屬於文言文吧....,我想,我再怎麼去看,也無法感受他們的"魚水之歡"之術!!我自己對於這方面的收藏也不少啦!!也看了十大禁片中關於色情的(血腥的我看不下去.會想吐...).覺得之前在表達"性愛"這方面,其實還挺露骨的.其實這種"性愛"這方面的學問還真不少.....,大家若有興趣,就去研究研究吧!!>_<在這裡,bat小女子不能多說些什麼,待會被冠上妨礙風化的罪名就不好了


《剪燈新話》(全1卷)


·正德年間禁 遭禁原因:扭曲的情欲表現

元末明初的社會大動蕩,摧殘、扭曲著社會中、下層男女的情欲生活。此書爲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禁毀小說,除摹書普羅男女的畸變離奇隱秘外,其人鬼相戀,"交合之事,一如人間",亦成爲遭禁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自己都坦陳此書"近於誨淫,藏之書笥,不欲傅出"。


《醋葫蘆》(全1卷)


·乾嘉年間禁 遭禁原因:婚外性行爲集中描寫

通篇皆爲男女情事,尤以大量的婚外性關係描寫令人嘖舌。其間男女道德觀念淡薄,無視理法,隨意通姦而無羞恥感,反映了當時社會風尚的變遷,人的本能欲望得到重視,對個體生命、感官快樂的追求得到強調,是中國社會早期"婚外戀"現象的真切記載。


《品花寶鑒》(全2卷)


·道光年間禁 遭禁原因:同性戀生活揭秘

中國古代小說中最富盛名的"同性戀"之作。所謂"品花"之"花",實爲"男花"。書中專寫男風盛行的梨園酒樓戲館生活,大肆宣揚"同樣好色,不必分男女;好女而不好男,是好淫而非好色"等謬論,不厭其詳地揭秘種種歧變性心理,將文人雅士,公子王孫與之間貌似同性相戀,實爲同性相奸的醜惡狀態栩栩如生地呈於紙上,是晚清中國文人津津樂道的"必讀"閒書之一。


《隔簾花影》(全1卷)


·康熙、嘉慶年間禁 遭禁原因:比《金瓶梅》更新奇的性模式

《金瓶梅》三種續書中最受"好評"的一種。其露骨的性描寫仍一脈傳承《金瓶梅》之窠臼,除繼續演繹西門慶淫逸故事外,更以幾個女子之間的"女同性戀"情節爲特色,獨具閱讀價值,書中並穿插金兵入揚州姦淫婦女場面,更犯大禁,作者亦因此于康熙四年被捕入獄,書即詔令焚毀。


《國色天香》(全1卷)


·萬曆年間禁 遭禁原因:展示各種偷香竊玉手段

本書以"烏將軍"、"毛洞主"等最具勾構瓦肆特色的語言,專寫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渲泄性、娛樂性很強的豔情小說。女主角或爲思春少婦,待字閨秀,或爲大家之婢,皆風情萬種,可欲可人之尤物,或慕男色,或愛男才,細膩生動,可讀性較強。本書作者儼然以無比豔羨的心態覬覦偷香竊玉等豔行,且拒不回避具體性行爲過程,甚至屢屢以一男數女聊床作樂爲情節高潮,其"色"其"香",的確使人疑爲"天國"。


《飛花豔想》(合卷)


·道光年間禁 遭禁原因:"女偷男"的新香豔情節

本書所寫風情,多涉淫蕩,屬才子佳人小說的"旁流"典型。除豔談性經驗及性感受外,還嘉偷窺他人性愛場景。與一般才子佳人小說"男偷女"定式不同,此書多寫"姐偷郎"的社會新風,其他有關"采戰之法",江南選秀女造成民間男女亂配,甚至亂倫的情節,皆觸 朝廷忌諱,屢屢遭查禁。


《空空幻》(合卷)


·道光年間禁 遭禁原因:壓抑中的性幻想

清道光年間著名情愛小說,主要情節由醜陋男子豔羨風情所産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構成。書中鄙棄世俗情愛價值,大寫喜新而不厭舊的花癡型男子走馬燈般更換情人,不僅先後與十女發生性愛,且同時以數女爲妻妾,日日聊床大戰,而女性亦縱情享樂,丫環拉小姐下水,小姐爲情郎獵豔,最終姊妹、主僕、母女、閨友網常顛覆穢亂不堪,極逞性想像之奇,令人目瞪口呆。


《玉樓春》(合卷)


·嘉慶年間禁 遭禁原因:房中術、性虐待情節

本書爲臭名昭著的明清淫書《巫山豔史》的翻版,其刊刻書坊嘯花軒爲康熙年間專刊淫書的書坊。書中主人公皆不務正業,四處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術"折磨摧殘青春女性,品行極其惡劣,是封建男性歧視女性、虐待女性的一部活證。《九尾龜》 清·同治年間禁 遭禁原因:妓院生活以一晚清書生在新興城市上海青樓妓館中的荒唐生活,不厭其詳地細述城市環境下男性的嫖妓心理以及花樣翻新的變態行爲,引起一時轟動,被同好者奉爲"娼家指南"、"獵妓經典",甚至有人持此書按圖索驥,一一遍訪書中各處"仙鄉豔境",模仿書中人物作派狎妓取樂,因而遭到嚴令毀版,自此長期處於地下傳抄狀態。


《紅樓春夢》 (全2卷)


·嘉慶年間禁 遭禁原因:格調低下、色情

本書爲《紅樓夢》諸多續書中格調最爲低下的一種。語言淫穢,情節以《紅樓夢》中人物爲主,但時有色情場面出現,對於少年男女間兩性關係,遠較《紅樓夢》更爲直露,一經刊出,不僅立遭禁毀,即連大批推崇《紅樓夢》的文人學士,亦同聲討伐攻訐,成爲一時盛事。


《九尾龜》(全3卷) <--- blue-s 補充

·同治年間禁 遭禁原因:妓院生活

以一晚清書生在新興城市上海青樓妓館中的荒唐生活,不厭其詳地細述城市環境下男性的嫖妓心理以及花樣翻新的變態行為,引起一時轟動,被同好者奉為“娼家指南”、“獵妓經典”,甚至有人持此書按圖索驥,一一遍訪書中各處“仙鄉艷境”,模倣書中人物作派狎妓取樂,因而遭到嚴令毀版,自此長期處於地下傳抄狀態。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a001

綠帽子”的由來:蕩婦偷情信號

縱觀中國歷史,”綠帽子”一詞可謂淵遠流長.時至今日,人們還時常津津樂道.大街小巷人們飯飽茶後閒著無聊時,一些有關”綠帽子”的事情便在大傢夥的口中流傳。

  然而大家雖然都知道”綠帽子”一詞所代表的含義,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綠帽子”一詞從何而來!大家的理解中”綠帽子”的含義就是指女子背著自己的老公偷漢子.但為什麼不叫做”紅帽子”或者是”黃帽子”來代表那層意思呢?


  雖然民間也有很多關於”綠帽子”一詞來源的說法.但是說法不一,都拿不出讓人信服的真憑實據來.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綠帽子”是來源於很久以前的唐宋。


  話說唐宋時期文風特勝,正是名士倍出之時.文雅之士相互推崇,大傢夥吟詩作賦,相互結交.有時候只為推敲詩詞更是徹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難逢.


  那時候有一個叫李緣銘的文人,他酷愛辭賦,經常邀朋喚友來家中作客,只為吟詩作對便可徹夜不眠.是故他也經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討論辭賦.此人有一妻貌若天仙.只怨嫁了李緣銘,是故常常獨守空房.空房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但既以嫁了卻也無甚怨言。


  然而時間一長,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便覺得很是難受.住她家隔壁有一戶人家,男子因喪妻一直單身.這位男子自然見過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他常常爬在院墻上偷看她.並且一直垂涎著她的美貌,雖有色心卻沒色膽。


  有一天,這位叫李緣銘的文人又去朋友家中作客,獨留她冷清一人.閒來沒事,她便依在門口看著門外發愣.這時隔壁的單身漢也正坐在門口發呆,她覺得太寂寞了,便叫來了單身漢陪她聊天.那單身漢更是求之不得,於是在以後一段日子裏,每當寂寞的時候她便找他聊天,而他也迫切的等著她來找他.


  正所謂日久生情.時間一長,兩人之間竟然產生了些許的情素.終於有一天她和他做了出軌的事.這李緣銘平時本就很少在家,對她也是關注得少,因而他妻子和那單身漢的事情,他一點也不知道.然而正所謂作賊心虛,雖然李緣銘很少在家,但有時候他畢竟還是會回家的,由於害怕倆人的事情被其察覺,所以他們思前想後決定想一個辦法,以免正巧這李緣銘在家碰到.想來想去倆人也沒想不出個主意。


  話說有一 天,這位天仙女子準備上街賣點飾品,但此時太陽正烈,於是她便把自己相公平時戴的帽子戴在了自己頭上.而當時的文人都喜愛戴著綠色的帽子,也許是因為文人們覺得綠色有青春蓬勃之意.也就是這樣這名女子無意想到了一個好的主意.於是每當李緣銘不在家的時候,她便戴著他的綠帽子在外面走動,單身男子看到後就心領神會。


  就這樣他們安安心心的背著李緣銘偷情,雖然他們自以為萬無一失,但事情總有出乎意料的時候.終於有一天,因為一卷詩詞忘在家中,才出門不久的李源銘急匆匆的趕回了家.結果他的妻子和那單身漢的事情被他撞了個正著.一直文雅風流的李緣銘惱羞成怒.他一氣之下休掉了自己的妻子.從此他的妻子和那單身漢子偷情的事情也逐漸流傳開來,後來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婦道背著自己相公偷漢子的事情叫做戴”綠帽子”。


  聽說自那以後,文雅之士們便不再戴綠顏色的帽子.從此綠帽子就成了男人的忌諱.”綠帽子”一說也自那以後流傳自今了。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特勒的戰略

希特勒的戰略

1.駭人的閃電戰術:1938年3月12日開始進軍奧地利、丹麥、盧森堡幾小時,荷蘭五天,比利時半個月,


波蘭、法國一個月內皆征服。

2.兵不血刃占據一個國家:

希特勒他認為,一個軍事領袖的真正目的,應該是達到 “不戰而屈人之兵”。希特勒宣稱﹕“在戰爭尚未打響以前,設法使敵人先在精神上崩潰,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問題。任何一個曾在前線參加過作戰的人,都會希望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流血。”

希特勒的觀點盡管有其局限性,但他畢竟還是超過了一般公認的傳統界線。希特勒說﹕“人們相互砍殺,僅僅是在他們使用其他辦法已不能達到目的的時候,有一種廣義的戰略,它使用的是心理上的武器,如果我可以用比軍事手段更好和更廉價的辦法來達到瓦解敵人的目的,那麼我何必一定要用軍事手段呢?我們的戰略就是要從敵人內部去毀滅敵人,控制他們,通過他們自己去征服他們。”

戰略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和利用敵人能力方面的薄弱環節,並組織武裝抵抗。至於戰略,則是要在敵人的戰線上找出防御最薄弱的地點,並在那裡把敵人消滅。把自己的兵力用來攻擊對方兵力強大的地方,其結果只能是自己蒙受不必要的損失,並終於感到得不償失。要使攻擊能夠具有強大的效力,就必須打在敵人的弱點上面。因此,最理想而且最有利的辦法,就是要設法解除敵人的武裝,並盡量避免用硬拼戰去消滅敵軍。硬拼硬打去消滅敵軍的方法,不僅包含著自己的兵力也消耗殆盡的危險,而且有可能招致相反的後果,使自己遭到失敗。所以,一個戰略家的思想,應該著眼於“癱瘓”敵人,而不是如何從肉體上去消滅他們。



就戰爭的較低階段來說,在戰鬥中殺死一個人,只不過是使這支軍隊損失一個士兵而已,但是一個神經受到震撼的活人,就可以成為恐怖病菌的傳染媒介,足以造就一種恐怖的現象。在戰爭的較高階段中,如果使對方的指揮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則可以使其所帶領的整個部隊喪失作戰力量。而在戰爭的更高階段上,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壓迫,那麼這個政府所擁有的一切作戰力量也有可能被抵消。一個國家表面上的實力,是由它的國民數量和資源數量來表示的,但是,要把這個實力體現出來,則有賴於它的內部機構和“神經系統”的健康狀況,也即是依賴於它的指揮穩定性,民心士氣和補給機能。在戰略上,或者換句話說,不管在外交戰略上,還是在軍事戰略上,對於破壞敵人心理上和物質上的穩定性來說,間接路線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只有這樣才能為摧毀敵人創造出有利的條件。



戰略的真正目的是要盡量削弱敵人進行抵抗的能力,由此又可得出另外一條公理: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必須同時投出幾個可以調換的目標;攻擊某一點的時候,應能同時也威脅到另外一點,而且在必要的時候,確能把突擊力量轉移過去,只有具備這種選擇目標的靈活性,戰略才有可能適應形勢的突然變化。不管是由於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原因,希特勒對於這些戰略上的真理,確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很少有人能夠達到他這樣的水平。



希特勒利用一連串實際上沒有流血的機巧行動,以所謂“和平的進軍”為藉口,在巧妙的宣傳煙幕掩護之下,這樣一個過程,恰好同一種古老訓條相吻合,那就是搶先佔領有利陣地,而後再行挑戰,希特勒的計劃,總是以孤立脆弱的國家為其突然襲擊的對象,同時,也總是讓他的對方去背負發動攻勢作戰的重擔。這是因為,德國領袖要比同盟國方面任何的統帥和國務活動家都更清晰地認清了現代防禦的價值。

避免一頭撞上去的硬攻,總是尋求弱點,力圖沿著敵人抵抗力最弱的路線前進。準備進攻某一個國家的時候,總是首先在那裡尋找有影響的代理人,使他們從內部破壞這個國家的抵抗力,製造混亂,並準備建立起聽命於他的新政府。希特勒認為,對於這類人物沒有必要進行收買,可以不要賄賂,因為在統治階級當中,他能夠獲得這種自告奮勇的走狗,即一些抱著野心想出風頭,有著權勢欲和出於黨派仇恨的人物。後來,為了給自己的部隊開拓道路,希特勒便在選定的時機使用了他的“敢死隊”。這是一些早在和平時期滲入敵國領土的人物,他們化裝成商人或旅客,一旦獲得相應的信號,就換上敵軍的制服,相機進行活動。他們的任務是,破壞敵人的通訊和交通,散布假消息,如有可能,還可以對各類重要人物進行綁架,對於這種化裝的先鋒隊還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經典遺言

一.最搞笑的遺言:“吾兒奉先何在?”


喊出這句話的,便是惡貫滿盈的董卓。


當時,董卓把持朝政,橫行朝野,窮兇極惡,濫殺無辜,人神共憤,紛紛欲除之以為快。司徒王允設計,派人對董卓假說漢獻帝要禪位與他。董卓聽後大喜過望,高興得昏了頭,立馬從老巢郿塢出發,樂顛顛的到京城準備登基。


進宮後,董卓發現進了王允佈下的伏擊圈,頓時感覺大事不妙,馬上向他的乾兒子兼侍衛長呂布喊出了那句話:“吾兒奉先何在?”他沒料到的是,呂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美女貂蟬離間並成功策反,而且已經成為伏擊他的一支重要力量。


沒喊來幫手,倒叫來了殺手。當董卓喊出這句話後,呂布大喝一聲“有詔討賊”,然後揮動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畫戟刺進了他的咽喉。估計董卓在彌留之際,一定會用一隻手捂著正在汩汩冒血的脖子,另一隻手指著呂布,用眼神死死盯著他,似乎在質問“怎麼會是你!”


可笑董卓捨不得一個女人卻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臨終還留下了這麼一句搞笑的遺言。




二.最愚蠢的遺言:“誰敢殺我?”


魏延必反,這是諸葛亮生前就一直斷言的,果然,諸葛亮剛死,魏延就開始造反了。


魏延的武功極高,一般人不容易戰勝,所以,對付魏延,只能智取,不能強攻。


這一點,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當魏延與諸葛亮的繼任者姜維在陣前對峙時,楊儀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激魏延是不是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


此時的魏延有些輕敵,沒有覺察出來對方這樣做的用意,於是,在馬上大聲喊“誰敢殺我”。他的喊聲未落,但見背後刀光一閃,魏延被斬殺於馬下。揮刀的人,赫然就是跟隨魏延一起造反的馬岱。


原來,馬岱假意跟隨魏延造反,實際上是諸葛亮授意埋伏在他身邊伺機動手的殺手而已。魏延大聲喊出來的這句“誰敢殺我”,不僅是向馬岱發出的動手的信號,而且也成了一代名將魏延最終的愚蠢的遺言了。




三.最感到心中不平衡的遺言:“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這句遺言,是呂布臨死時大罵劉備的。


劉備與呂布之間恩恩怨怨較多。最初,呂布在董卓麾下時,劉備與自己的兩個拜把兄弟關羽、張飛曾經和他在虎牢關前有過一場惡戰,結下了樑子。


後來,呂布被曹操擊潰,已經擁有了徐州之地的劉備不計前嫌,收留了他。不料,劉備此舉是引狼入室,呂布趁他不備,鳩佔鵲巢,佔了徐州,將劉備趕到了小沛。不久後,袁術大舉進攻劉備。劉備無力抵抗,只好硬著頭皮向呂布求救。


呂布耍滑頭,採用了轅門射戟的辦法,讓兩家罷兵,送了劉備一個人情。再後來,劉備與呂布之間的關係再度惡化,劉備被打敗,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打敗呂布並將之生擒後,鑒於呂布驍勇善戰就有心將他留用。當徵求劉備意見時,正對呂布恨得咬牙切齒的劉備馬上落井下石,列舉了呂布曾經背叛過的丁原、董卓為例,勸說曹操將他殺掉了。


呂布臨死罵劉備不仗義、不念舊情,實際上是他自己背信棄義在前,所以,劉備不替他說情反而添壞話,終結了他求生的希望,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罷了,心理不平衡也是活該。


四.最有影響力的遺言:郭嘉遺書

曹操最器重的兩個手下,武將當屬典韋,因為典韋不僅武功極高,而且對曹操非常忠心,被曹操任命為自己的侍衛長。最後,典韋為保護曹操英勇犧牲,這讓曹操十分傷心,曾經大哭不止。


曹操最器重的謀士,非郭嘉莫屬。郭嘉是一個不可多得也是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的軍事謀略天才。作為最年輕、最有謀略的謀士,在跟隨曹操擔任參謀長的十一年間,不僅幫他制定了長遠、宏大的戰略謀劃,在具體的戰術方面也設計得十分精準到位,並最終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地區,令曹操接近了自己事業的頂峰。郭嘉籍此也贏得了“鬼才”、“世之奇才”等廣泛的讚譽。很可惜的是,郭嘉年僅
38歲就不幸病故,英年早逝。

郭嘉在即將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病危期間,也不忘記為曹操出謀劃策。他在留給曹操的遺書中,設定了處理袁紹殘部的計策,幫助曹操一舉平定了遼東。曹操對郭嘉的去世十分悲痛,曾經哭著對百官們說道:“ 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在後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回時,曾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得出,曹操對郭嘉的依賴程度是相當高的。


所以,郭嘉留給曹操的遺書,可以稱得上是最有影響力的遺言。





五.最失望的遺言:徐母罵子。


這裡說的徐母,指的是徐庶的母親。


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之一,曾經化名單福在劉備手下效力,出任參謀長一職。不久之後,徐庶小試牛刀,出謀劃策幫助劉備打敗了來犯的曹軍,並奪取了樊城。劉備的這一“不尋常”的表現讓曹操大為震驚。


最後,他手下的謀士程昱識破了徐庶的身份。為了逼迫徐庶來投降,程昱將徐庶的母親擄去,並利用徐庶至孝的特點用假書信將他騙降。徐母看到兒子受騙上當,非常憤怒,也大失所望,拍案罵曰:“辱子飄蕩江湖數年,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劉玄德仁義布於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罵完後,徐母便懸樑自盡了。


徐母死後,徐庶悲痛欲絕。心灰意冷的徐庶雖仍留在了曹操手下,但他忠於辭別劉備時立下的“終身不設一謀”的誓言,致死不肯為曹操出力。


徐庶的曇花一現,使得他成為了最可惜的謀士。他母親的含辱自盡,也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悲劇性色彩。徐庶最大的亮點,是在離開劉備時,為他舉薦了諸葛亮。後來,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下了山,為日後成就大業奠定了基礎。




六.最可敬的遺言:“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


長坂坡一役,曹操
PK劉備,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劉備一方大敗,不僅差點全軍覆沒,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被衝散了。孤單英雄趙子龍不懼艱險,不怕犧牲,在曹操大軍的包圍圈中左衝右殺,終於找到了劉備的妻子糜夫人以及她的兒子阿斗。當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糜夫人又受了傷。

趙雲請求糜夫人帶著孩子上馬,自己在後面保護。糜夫人清楚,如果三個人一起突圍,肯定成功不了,於是,她把孩子阿斗託付給趙雲,說“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並希望他能帶著孩子殺出重圍,交給他的父親劉備。為了讓趙雲少一份累贅,糜夫人在交待完後事之後毅然投井自殺了。


糜夫人無疑是一個烈女,在最危急的關頭,毅然決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把死亡留給了自己,這是一位母親的偉大胸懷,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七.最不甘心的遺言:“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著名的遺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周公謹說的。


周瑜無疑是一位鬥士。對內,他要和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鬥爭,堅定孫權抗擊外來侵略的決心。好在,這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在自己的得力助手魯肅的協助下,這個問題很快便擺平了,東吳統一了戰略思想,上下一心,形成了共同抗擊入侵之敵的堅強合力。


對外,周瑜的敵人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正面的敵人曹操;另一個是潛在的敵人諸葛亮。對付曹操,周瑜運用自己的軍事智慧和才能,在赤壁之戰一舉將之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對付諸葛亮,心胸狹隘的周瑜鬥志鬥法,使盡了渾身解數,最終還是落敗了。失敗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周瑜就是這樣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連喊了數聲“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死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自此,孫劉聯合的蜜月期來了。





八.最明白的遺言:“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


這個道號叫做鳳雛的人,就是劉備的副參謀長龐統,與諸葛亮齊名,故江湖上有“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說法。


龐統作為一個大智慧的人,自然和諸葛亮一樣,不但會指揮打仗、出謀劃策,而且還能掐會算,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赤壁之戰,就是龐統獻上了連環計,為日後的火攻打下了基礎。投奔劉備後,協助劉備一路西進,打下了大片的地盤。


就是這樣的一個智者,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卻出現了不應有的誤判。


最先有不詳預感的是諸葛亮,他推算出可能會出現對高層人物不利的徵兆,並且專門派人入川送來書信進行提示。但龐統誤解了,認為諸葛亮嫉妒他立功,於是,便對他的警示置之不理,建議劉備火速進兵。


第二次的警示來自於劉備的一個夢。他夢到了有人打擊他的右臂,醒來之後還感覺到痛,認為是不吉利的徵兆。當他對龐統說了後,龐統不以為然,認為打仗有死有傷是自然而然的事,依然沒有在意,堅持繼續進兵。


第三次警示是來自於龐統的坐騎。那匹跟隨他多時的老馬忽然失了前蹄,將龐統摔了下來。龐統依舊沒有意識到危險,只是和劉備更換了馬匹,然後就上路了。龐統率領部隊沿著小路前進,慢慢走進了敵人的伏擊圈。當聽說是來到了“落鳳坡”時,龐統驚呼:“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只是,他的話音剛落,便招來了數萬飛箭。因為龐統騎了劉備的白馬,目標明顯,顯然就是攻擊的重點,很快就被亂箭射死了。犧牲時年僅
36歲,正是大好年華,令人嘆息。龐統的死,不僅折損了兵馬,也延緩了劉備攻取西川的進程。




九.最狡詐的遺言:“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這是曹操的真實寫照和客觀評價。


曹操是個頗有爭議的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在內政、外交、文化建設等方面有諸多成就,運用自己的才能統一了北方地區,並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復了生產和社會秩序。然而,曹操的性格中又有陰暗的一面,他既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既坦直率性又陰險狡詐,既張揚不羈又會作秀,既能唯才是舉又有不容人的地方。


曹操是個聰明人,對自己的性格特徵以及一生的所作所為很清楚,知道生前得罪了一大批人,怕死後遭到報復,所以,才會想出狡兔三窟的主意,設立七十二處墳冢,以假亂真,讓人找不到他的真正的葬身之處,以免被人掘墓辱屍。


曹操固然聰明,將自己的後事料理的很好,只是對自己的後人沒有一個很好的設計規劃。曹操死後沒有多少年,他們家族的江山便被司馬家族如法炮製地奪了去,曹家幾代人的辛苦成果歸入他人囊中。






十.最虛偽的遺言:劉備白帝城托孤


劉備打了一輩子仗,卻從沒有帶過大部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也是他的最後一戰,是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為自己的兩個結義兄弟報仇,結果仇沒報成,還全軍覆沒。


劉備雖僥倖逃脫,回來後急火攻心,病入膏肓,眼看著就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


劉備躺在病床上,為了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以留遺言的方式開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表演。此時,他最不放心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賴的人,就是諸葛亮。


為了穩住他,劉備首先給諸葛亮來了個下馬威,就是拿馬謖說事,意思是告訴諸葛亮:不要看我很窩囊,其實心裡亮堂堂;然後,劉備風格一轉,用了一招“欲擒故縱”。他拉著諸葛亮的手哭著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番話,的確把諸葛亮嚇一跳,頭上的汗都流下來了。


他趕忙表態,說絕對不會篡位謀反,一心輔佐幼主。這個時候,劉備看到把諸葛亮壓制住了,馬上乘勝追擊,讓自己的兒子給諸葛亮磕頭,算是認作了乾爹。打出去再拉回來,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的暗鬥取得了完全勝利。然後,劉備又交待了一些具體事情,便放心的死去了。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